a test taker sitting with a laptop

申請到不同海外大學升學時,你可能會遇到「推薦信」這個詞語。但究竟這是什麼呢? 顧名思義,推薦信是對相關學生、僱員、同事表示認可的信件。「推薦信」亦可稱為參考信或簡稱 LOR (Letter of Recommendation)。提供推薦信給學生時,這封信協助入學委員會更深入地了解申請人。毫無疑問,推薦信是一個強大的工具,從主管、導師、上級、指導者或教職員的角度,突出申請人的優勢和有影響力的特質。

有效的推薦信應該要簡潔、有重點且具影響力。請務必注意,這是一份獨特的文件,絕不應與履歷混淆。必需了解兩者分別,以避免被駁回或拒絕。到底,如何寫出完美的推薦信?

如何撰寫具說服力的推薦信

撰寫推薦信時,需考慮以下準則和範疇。這些原則有助入學委員會了解申請人,以及獲得與推薦有關資訊的全面見解。請求他人為你撰寫推薦信時,請確保包含以下要素:

  1. 簡要說明推薦人與你的關係,包括相處時間和職務 – 顧問、導師、教職員、老師、主管或同事。

  2. 明確指出觀察是直接或間接的。直接互動的比重較大,因為它們可以更清楚了解參與程度。例如:「在 Y 先生領導的團隊中,我觀察她/他。」這強調直接參與,而並非透過其他人和遙距工作認識申請人。

  3. 準確評估你對課程的資格和適合程度/program/study。優先強調適合性,避免過份誇張。例如,提及你在相關課程中的表現、課程排名位置(例如課程/大學的首 3 名或首 1%)。

  4. 除非需要解釋學術細節,否則應避免提及成績或競爭性考試的分數。這樣的信息已經包含在您的申請中,無需在推薦信中重申。

  5. 只有在相關或被認為絕對必要的情況下,才包含關於你的私人或敏感信息。

  6. 描述你將為大學帶來的獨特貢獻。說明你可以提供的正面改變、影響和新學習。比較信息可以很有價值,特別是如果能夠提供具體的例子和比較的理據以作支持。例如,在推薦人教授的課程中,強調你如何在一班「X」名學生中脫穎而出,並提供你的相關例子。

為何推薦信十分重要?

最有效的推薦信來自自願撰寫,並且在不被強迫的情況下寫。例如,在時間限制、過度忙碌的情況下,要求某人撰寫推薦信,最終只寫了 50 字,而不是理想的 200-250 字,這並非有效。倉促、來信目的含糊不清的推薦信並沒有任何作用。如果推薦信來自具有權威和社會地位的人,便具有說服力。

因此,邀請他人撰寫推薦信時必需謹慎行事。相比要求高並苛刻的導師,邀請關係融洽和工作關係良好的人撰寫邀請信通常較有利。因此,請務必事先進行詳細的對話,在正式索取推薦信前先討論推薦信的需要。透過簡明的說明或摘要,確保推薦人充分了解課程和你的興趣。此外,請提供你所屬協會的仔細在學日期。

精心製作的實用推薦信,可大大提高升你成功申請的機會。如果你需要推薦信的指導,歡迎向我們的顧問尋求協助,他們十分樂意為你提供支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