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讀書方法。拿好成績沒有「必勝攻略」,要看什麼方法對你最有效。

比起苦讀,找對學習方法更重要。花點時間考慮如何選擇讀書環境、養成良好讀書習慣、提高讀書效率,可以幫助你節省大量時間、降低壓力。

環境、環境、環境

雖然有研究指出,咖啡館是合適的讀書環境 (周圍的聲音、溫度、光線、咖啡因等),但並不是每一間咖啡廳或每個人都適用。

如果你也覺得咖啡廳很吵,可以考慮當地的圖書館,既安靜舒適、也不用另外花錢。

有很多人會選擇在家讀書,但有時反而不容易專注。在家通常很容易分心,也可能沒有合適的書桌;你會想要有個舒服的環境,但是舒服過頭 (像是柔軟的沙發或床上) 又會昏昏欲睡甚至見周公。

環境雜音知多少?

有研究發現,處理困難的事務時最好在安靜的環境;但也有人認為一點背景雜音其實是有幫助的。

70 分貝左右的環境雜音 (例如在咖啡廳) 已證實對創意思考很有幫助,但是更高的噪音 (例如吵雜的咖啡廳或在咖啡機旁邊) 反而會提高血壓和壓力,降低你吸收資訊的能力。

有些人會邊聽音樂邊讀書,但有些人一有聲音就會分心。你或許可以找一些不會讓你分心的音樂;以下這些音樂可以參考看看。

新古典:Nils Frahm、Max Richter、Olafur Arnalds
爵士樂:Chet Baker、Dave Brubeck、Jimmy Smith、Duke Jordan
現代:Mogwai、BADBADNOTGOOD、Nightmares on Wax

每日時間規劃

每日時間規劃至今尚未有定論。有的專家建議早上適合學習新知,下午則適合整理與歸納它們——但還是要看哪一種方式最適合你。

早上

早上精神比較好。
可以選擇的地點比較多。
有疑問的話,比較方便找人討論。
自然光對眼睛比較好,也容易集中精神。
令人分心的事物也多。

晚上

夜深人靜。
夜間可以提高創意——在晚上確實會有些不同的想法。
可以讀書的地方較少,但若找到多半也沒什麼人。
有研究指出,夜貓子比晨型人更聰明。

讀書時間

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。社會科學家提出一個有效學習的算式:唸書 52 分鐘,休息 17 分鐘。雖然算式看起來有點鑽牛角尖,但重點是,休息並不是偷懶,而是增進你讀書的效率。

讀書時間過長可能降低注意力,使你昏昏欲睡。休息時活動一下身體,有助於提高記憶能力。

獨自埋頭苦讀或共讀

根據科目的不同,和別人一起讀書有時可以更有效率,大家可以互相鼓勵、腦力激盪,創造愉快的讀書氛圍。

但共讀有時候更容易分心——你們可能本來打算唸完某個科目,卻開始討論起週末要去哪玩。建議你找到合適的學伴,並拿捏自己讀書和共讀的平衡。

歸根究柢,找到適合你的讀書方法最為重要。在你埋頭苦幹之前,先花點時間尋找最適合你的環境;一旦找到對的環境,很快就可以看到成效了。